宋朝的時候,有一個窮人叫劉五。他有一頭驢,他用它運送幹柴和木炭,掙錢養家糊口。 這頭驢是劉五唯一的財產,因此,劉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。 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,還親手給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。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,無論誰見到這頭驢,都要誇獎一番:“這簡直是一頭四條腿的寶貝啊!” 一天,劉五牽著驢馱了木炭到小市鎮上,他把驢拴在市鎮門口外的樹上,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賣。 等賣完木炭回來,他大吃一驚。驢還拴在樹上,驢背上的鞍子還是那個鞍子,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轡頭,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! 這是怎麽回事? 難道我的驢這麽一會兒就病成這個樣子了! 劉五驚慌失措,東奔西走,到處尋找,可是,自己的驢還是蹤影全無。 王五又氣又恨,懊惱極了,他想了想,把這頭瘦驢牽去告官,可是不知道被告該是誰,最後決定告這頭瘦弱的驢。 包公來到公堂,開始審理案件。輪到劉五時,他把瘦驢牽上公堂,道: “包大人在上,這畜牲不知來自何方,竟敢冒名頂替!” 驢耷拉著腦袋,一聲不吭。包公了解了案情,皺著眉頭想了想,把驚堂木一拍,大聲喊道: “王朝,馬漢!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!別給它吃,別給它喝!把它嚴嚴實實地關上三天!到時我再來審它!” 衙役們差點兒沒笑出聲來。 站在“法官”旁邊的那些人,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當然不敢笑了。 衙役們隻好遵命,他們把這頭瘦弱難看的驢被告關進了空蕩蕩的圈欄。 與此同時,這個訊息向四面八方傳開了,人們都十分吃驚,這真是有生以來聞所未聞的奇案。 到了第三天,又下令升堂了。這次,到庭聽審的不隻是幾十號人,而是有好幾百人了,他們個個都想來看看熱鬧。 包公升堂,他命令衙役們立即把驢牽來。這驢的嘴已陷下去了,腦袋耷拉著,看上去怪可憐的。 包公一拍驚堂木,大聲叫道:“喂,當差的!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,要用勁打!” “是!”衙役們齊聲答道,紛紛拿起板子痛打驢子。 十下,二十下,三十下,足足打了四十下,打得驢子又蹦又跳,放聲大叫。末了,包公下令道: “現在把它放了,隨它愛上哪兒就上哪兒。” 這頭瘦驢三天沒吃沒喝,又挨了四十大板,受夠了驚嚇。于是飛奔出了公堂,跑得那個快啊,一下子就不見了。 包公隨即命令一個差役和劉五一起跟蹤前去,看個究竟。 王五便和差役去了,跟他們一起去的還有許許多多的看熱鬧的人。他們走了整整十五里路,看到那頭驢跑進了某田庄的一戶人家,人們跟著走了進去。 當然,他們在那裏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頭好驢,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。 | 包公審驢
http://www.5156edu.com/page/17-02-25/137183.html |